中国体育产业蛋糕到底有多大?
目前,中国体育产业整个市场价值约占中国GDP的0.7%,而美国体育产业占美国GDP的7%,欧洲体育产业占欧盟GDP的3%,相比较而言,中国体育产业才刚刚起步,发展空间巨大。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华录百纳拿下nba赛事转播权,人民群众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演变,运动健身需求日益增长。从以往欧美、日韩市场经验看,当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体育产业就会迎来爆发,而且有规律可循。据艾瑞咨询《中国互联网+体育》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体育产业产值规模达1.1万亿元,增加值达3575亿元,较2010年年复合增长率达17.2%,潜力无限。
更重要的是,国家看到了体育产业发展的美好前景,正在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金进入体育产业。根据国务院46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到2025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力争突破5万亿元,体育产业发展迎来黄金机遇期。
用“互联网+”模式切“蛋糕”
面对这块万亿市值的“蛋糕”,不少业内人士还未反应过来,不知该如何下手。但以阿里巴巴、乐视、虎扑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早已参与其中,不断围绕体育产业布局,深挖体育用户价值,开启互联网+体育产业模式,为企业家和传统体育从业者指明了切入体育产业这块大蛋糕的正确方式。体育产业也可以这样玩。
这些互联网公司将体育产业中与网民相关的部分进行了细分,“互联网+”体育产业可以分为赛事观赛、体育参与、体育O2O、智能穿戴四大市场。
不过,根据艾瑞咨询对网民的调研,虽然体育用户的观赛参与热情很高,但体育行业的痛点也十分明显。首先从观看层面,现场观赛综合成本过高,金钱、时间、交通成本都成为现场观赛的障碍;而电视直播观看需求也远远未被满足,其中赛事集锦、技术分析、明星点评等都有着旺盛的观赛需求。在体育参与层面,锻炼时间宝贵,效率有待提高;场地租借费用昂贵、设施简陋、预约困难;在健身层面,健身房收费过高,私教严重推崇……
以上这些痛点都为互联网+体育提供了发展机遇,尤其是赛事的内容制作与传播,正成为一个越来越注重资产竞争的领域,各大互联网巨头已然展开激烈竞争。
幕后暗流涌动
“互联网+体育”是一块万亿蛋糕,参与者众多。虽然行业巨头众多,但留给创业者的空间还是很大的。正如“求有圈”CEO安磊所说,体育不同于其他领域,线下重于线上,做好服务是关键,赛事的直播和运营是重中之重。但这不是几家巨头公司就能吃得完的,需要很多创业团队共同努力,才能把“互联网+体育产业”蛋糕做大。
1、从IP入手,互联网巨头争相做中国的ESPN。
喜欢体育的读者都知道,国外有一个ESPN频道,里面的体育赛事种类繁多,让体育迷们流连忘返。那国内呢?虽然CCTV5号称是国内最专业的体育频道,但是它转播的体育赛事实在是太普通了,连西甲、英超的转播权都没有华录百纳拿下nba赛事转播权,如何满足日益增多的体育迷呢?因此,赛事直播的用户需求巨大,这是一片蓝海,中国缺少一家甚至几家大型的ESPN。
想要成为中国的“ESPN”,首先要在赛事直播方面布局,尽可能多地获得各类赛事的IP,在平台上聚集各类体育粉丝。IP翻译成中文就是版权或者知识产权华录百纳拿下nba赛事转播权,代表的是粉丝经济。一个明星或者一个赛事就是一个IP,代表着庞大的粉丝群体。在互联网+体育行业,IP是这个领域最核心的资源,具有独占性。获得某个赛事的IP之后,它的粉丝只能在这个平台上观看、评论。中间产生的巨大流量可以以各种方式变现,比如重要比赛付费,广告主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进行精准广告推广。
买买买,花钱买活动IP
获取 IP 的成本非常高,只有顶级巨头才能负担得起,因此国内专注于体育赛事直播的公司并不多。目前,在这个领域最活跃的公司有乐视、阿里巴巴、腾讯和万达。其中,乐视体育的布局最为完善,最有可能成为中国的“ESPN”。
乐视体育原为乐视网旗下频道,为用户提供足球、篮球、网球、高尔夫等赛事的直播、点播及资讯视频服务。2014年3月,乐视体育成立,确立了以体育内容平台为核心,致力于将“游客”转化为“付费用户”、部分赛事收费的商业模式。如今,乐视体育拥有17项体育赛事、121个顶级赛事IP,年均直播赛事达4000场。此外,乐视体育近期还拿下香港超级联赛三个赛季的独家转播权,除了意甲、英超、中超、篮球冠军联赛、亚冠、中超、WTA、ATP巡回赛等热门赛事IP外,还买入自行车、高尔夫等相对小众的赛事IP。
依靠乐视网买下大量体育IP的乐视体育,似乎即将成为行业老大。但光有钱还不够,比乐视更有钱的腾讯、阿里甚至万达都虎视眈眈。今年1月,腾讯以31亿的天价从乐视体育手中抢走了NBA未来5个赛季的独家新媒体直播权,这给乐视体育想要成为中国版ESPN的野心造成了沉重打击。
引领潮流,打造活动IP
腾讯之后是阿里,阿里之后是万达,都是中国顶级巨头,资金雄厚。因此,乐视体育这种大手笔花钱收购赛事 IP 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大家财力均等,拼命砸钱只会两败俱伤,除了养肥国外赛事运营商。这也是后来入局的阿里选择以更成熟的模式进入赛事直播的原因。
本文标签: [谁在体育体育产业]